诗经东山翻译_诗经东山

2023-04-28 05:50:19    来源:互联网

1、《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2、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资料图片)

3、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4、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5、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6、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7、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8、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9、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10、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11、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12、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13、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14、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15、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16、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17、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18、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19、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20、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21、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22、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23、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24、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译文>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25、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26、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

27、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

28、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

29、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30、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31、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32、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

33、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34、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

35、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36、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37、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38、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

39、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

40、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

41、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42、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

43、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44、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

45、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

46、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

47、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赏析>《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48、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

49、“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

50、“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

51、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

52、“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

53、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

54、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55、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

56、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

57、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58、“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

59、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60、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

61、《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62、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

63、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

64、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

65、“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66、“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67、《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68、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

69、“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

70、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71、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

72、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73、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

74、这裏没有雄纠纠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

75、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76、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77、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

78、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

79、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80、“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

81、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

82、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

83、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

84、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85、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缅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86、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